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1.jpg

產品名稱:Maybelline Eyestudio Pearls Marbleized Eyeshadow
色號:30 Clover Couture (2012 Spring Limited Edition Collection)
容量:2.5g
單價:US $5.99
喜愛度: 60分 (珠光妝感真的很漂亮,兩色烤餅眼影中間區可以混和隱藏第三色,只不過2012年限定色都是冰沙色系,整體色系都帶牛奶色調,色系也都偏淺非常挑膚色不容易駕馭,單價又太貴扣分)

此系列出了很多顏色,在此附上用過的色號。
常態色:
90 Silver Starlet

限定色:
10 Petal Pink (2012 Spring Limited Edition Collection)
30 Clover Couture (2012 Spring Limited Edition Collection)
40 Blooming Blue (2012 Spring Limited Edition Collection)

 

自從知道「Maybelline」在2012年春季推出「Maybelline Pastels Limited Edition Collection」的時候梅子相當興奮,一來是開架品牌很少推出限定品(但似乎從這個時期後各家品牌都百花齊放拚了夢再出限定品又是另一回事),另一方面是整個系列呼應2012年春季「冰沙色系」風潮,因此這系列也成為開架品牌中比較少見的冰沙色系彩妝品選擇。

這系列梅子有此系列概念設計小手冊,梅子也有找到一位國外美妝版主有分享此系列實際展示架的相關資訊,整系列有3個腮紅(粉紅色、粉橘色、膚金色)、5個眼影(粉紅色鵝黃色綠色藍色、紫色)、4隻唇膏(粉紅、桃紅、蜜桃、橘色)、5隻唇蜜(粉紅、黃色、紫色、紅色、橘色)、6瓶指甲油(淺粉紅色粉紅色、桃紅色、淺紫色、粉橘色、珊瑚橘)和睫毛膏,不過標示為限量品的只有眼影和指甲油,其他全都是新色,而腮紅只多了壓花設計,因此真正的限定品產品其實不多稍有點可惜。

也因系列是冰沙色系又加上系列真正的限定品不多,這多少導致這個系列在網路上的討論度很少,梅子其實對這個系列最有興趣的是眼影和指甲油(畢竟是這系列真正的限定品),但不知為何想了很久決定下手時卻發現這個系列默默打折半價出清,因此只買到其中三個眼影,事後又和朋友借了其中一瓶限定指甲油(色號是「40 Carnation Carnation」)試試,可見冰沙色系的愛好者似乎比較小眾。

此系列限定的眼影出在「Maybelline Eyestudio Pearls Marbleized Eyeshadow Collection」,這個系列主打「烤餅質地」和「珠光妝感」,其中一色還是做成像大理石般的混色設計更是亮點,但烤餅型製作過程自然代表粉質不會走細膩軟綿路線,發色度上也會比較清淡,又加上限定色都是走冰沙色系更加讓顯色度清淡導致討論度不高,可梅子反倒拿出來用之後覺得這系列的風格滿有日系春夏季眼影的感覺,因此喜歡冰沙色系和清淡閃亮型眼影的人到滿適合這個系列。

在同系列常態色「90 Silver Starlet」那篇提過這款眼影後來有引進亞洲區,但包裝和色號似乎有點不同,亞洲版是圓形配上半圓立體蓋子的設計,但梅子這盒是美國版,包裝部分就是方形盒子設計,梅子並不知道為什麼亞洲版和美國版包裝差異這麼明顯,如果知道的人還請熱情留言幫助梅子補充資訊。

也因梅子這盒是美國版的包裝,因此照片和心得都是根據美國版實際的眼影為基準。

這一篇要講的色號是「30 Clover Couture」。

這款眼影的設計是方形盒子,同時烤餅眼影緣故讓眼影盒子非常厚,蓋子上有燙金字體打出眼影系列名字,同時透明壓克力塑膠可以一眼就看到眼影的顏色,全新的時候有用黑色膠帶做完安全封口設計(膠帶材質是紙張材質)並打上色號資訊,限量色號還會多「Limited Edition」的字體,不過方形盒子雖然做的比較小,但厚度緣故還是有點佔據收藏空間,這點還請大家留意。

至於眼影側面的特寫在這。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4.jpg

全新的時候可以看到正面的黑色安全封膜膠帶是從蓋子包覆到眼影的卡鎖位置並延伸到背面,其中卡鎖位置有條虛線可以把膠帶撕開,但梅子發現用手並不是那麼容易撕開,所以還是出動美工刀卿卿劃開不僅快速之外,切口也相當整齊,只不過用久了靠近盒子背面的膠帶稍微偏短有點翹起來有點擋住卡鎖的位置,這時出動小剪刀修掉一點或是剪下來自己拼貼一下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至於眼影側面特寫在這。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6.jpg

由於這個眼影真的很厚,梅子還真的拿尺測量發現有1.5cm的厚度,而且蓋子厚度略為大過眼影盒底座,這多少讓包裝變得有點呆板笨重,這也成為烤餅眼影難以避免的包裝設計小缺點。

至於眼影背面是滿滿的資訊說明。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7.jpg

受限眼影盒子大小,整個包裝資訊字體非常小非常滿,好在文字是黑色配上白色底色還算容易閱讀,這點稍微補回一點分數。

這些資訊中佔據最大版面的是內容物成分,最上方寫著戴隱形眼鏡也可以使用,製造商的資訊也有標示,容量有2.5g放在左下角,不過Made in Canada的產地資訊用超級小的字體標示在容量資訊上方的排版方式燒讓梅子有點意外,但想要更詳細的產品資訊就得上網尋找。

眼影打開的實際樣子在這。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9.jpg

儘管這款眼影的卡鎖設計精準度做的滿好也滿牢固,蓋子也可以整個攤平或是固定在任何想要的角度,但蓋子銜接轉軸的地方還是有點細小,所以使用的時候還是得小心以防弄壞導致蓋子分家。

至於眼影做得很漂亮,所以梅子也想特寫一下。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10.jpg

這張照片很明顯能看出眼影珠光的光澤感非常好,「30 Clover Couture」左邊是偏白感的淺綠色,右邊是三種色階的綠色製成的大理石混色, 混色的部分非常像「M.A.C」出過的礦物眼影,加上混色的部分真的要實際使用才會知道混出來的顏色到底是怎樣的顏色,這也成為大理石邊眼影的一大特色。

然而,這款烤餅眼影兩個顏色是沒有分界設計,所以真的想玩色的話,其實在兩色交界處還是能多混出隱藏的第三色,這點是梅子實際使用時發現的隱藏用法,如果大家手邊也這類沒有間隔設計的眼影也可以試試看這樣的用法(但比較容易讓眼影弄髒和染色,所以每次用完請用衛生紙擦拭一下才能保持眼影乾淨度)。

最後是試色照。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11.jpg

由於烤餅眼影質地是可以乾濕兩用,但梅子一向習慣乾用(因為濕用比較容易讓眼影變質,真想這樣使用的人建議固定一個角落較能降低眼影變質的機率),所以試色照的部分就只有乾用的分享,這點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這張照片從左到右是這樣

左邊:偏白感的淺綠色
中間:偏灰感的灰綠色
右邊:偏灰感的深綠色

儘管這個系列主打「冰沙色系」,但「30 Clover Couture」畫出來卻是偏灰感很重的綠色,同時也是系列5個限定色眼影中顯色度最好的一個,也是色號最深的一個,這個顏色在開架品牌中相當少見,因此是梅子最喜歡的一個色號。

而這一次梅子準備白光和室內白光兩種光源作為試色特寫。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12.jpg

這張用的是白光,從中可以看出這系列最大特色「珠光」的效果非常閃亮,僅管這三個顏色依然偏淺,但三個顏色在眼睛上暈染開來還是看得出深淺色階,因此單獨使用話一個簡單的漸層灰綠色系妝容沒有問題。

至於室內白光的試色特寫照在這。

Maybelline EyeStudio Color Pearls Shadow (30 Clover Couture) 13.jpg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珠光感最強的反倒是淺綠色,大理石的部分珠光感卻沒有那麼明顯,這個色號也讓梅子想到日系品牌眼影久久會有一個像這種帶灰感很重的綠色系配色,這盤話起來很有個性感,相對也偏冷色調比較挑膚色也容易話髒,儘管顏色少見比較特別,上手度還是有一定難度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點。

這個系列在網路上的評價是「珠光效果很閃很亮,但礦物眼影也代表粉質比較偏乾,粉體也會比較粗一些,乾擦發色度比較輕透,溼擦則比較飽和,如果乾擦時想要比較好的發色度就必須得搭配眼部打底產品,是適合喜歡閃亮珠光眼妝的人很適合的眼影系列」,但限定色畢竟走冰沙色系也代表顏色都淺甚至帶有粉筆般那種粉粉的白色感,這也間接導致適用的膚色滿受限,如果是喜歡冰沙色系眼影或是喜歡清淡色彩感眼影的人才比較適合這次的限定色號,要不然對這系列眼影有興趣的話,梅子還是建議從系列常態色看看有沒有喜歡的色號做嘗試比較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眼影色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aybelline 眼影盤 限量
    全站熱搜

    happyrosa7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